(澳门)·新葡萄新京-WWW.8883not|官网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计算机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2014-11-19 

“计算机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华商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组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计算机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网络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实践操作并重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信息素养、考试模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重点课程建设 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 网络化教学 信息素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世界正在步入信息时代,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计算机教育、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变化,普及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不同时期刚进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都明显不一样;另外,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发展变化却相对滞后。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促使我们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育观念,运用更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的承担主体,于2009年成功申请了该门课程作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着重思考了如何更有效地整合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等问题。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重叠

教育部在200011月下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提出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具体阶段目标。随着初中、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部落实,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提高,从近几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中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在高中或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类似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大学第一层次的课程显然不能完全从“零起点”开始。 

2.2 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与高校师资、软硬件条件增长不足之间的矛盾

大规模扩招在教学上形成的压力主要是在基础课,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以实践为主,上机实习时间至少占教学学时的一半。学生大幅增加了,但教师和教室等教学资源都没有相应地增加,因而应付大规模扩招的办法是上大课,原来每班5080人,现在是90120人,甚至150多人。教学手段是普遍采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的模式,大屏幕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特别适合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它的优点在于:第一,学生可以得到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的教学信息,它将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第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众多老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第三,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它的不足在于:第一,多数学生高中时期没有接触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其次,授课过程中,教师将讲授内容作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印象较浅,容易遗忘;最后,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如果没有适合的配套教材和充足的上机实习机会,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2.3上机辅导、作业批改和考试方法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实践尤为重要。教学计划中上机操作占总学时的1/22/3。理论教学可以上大课,而上机操作辅导和上机考试成为教师最头痛的问题,上机实习由任课教师亲自指导的工作量很大。尽管课后作业大部分以文件形式保存在磁盘上或网上,但教师批改非常耗时,每次只能抽查一少部分,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掌握。同时,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多,知识点比较分散,使用传统的笔试进行考核已不再适用,目前既要笔试又要上机考试。准备上机考试环境、组织考试和评分的工作量很大。上机考试分客观题和主观操作题两大类,客观题比较简单,目前的考试系统和试题库很多。但主观操作题自动判分比较困难,目前的无纸化考试系统还不成熟,组题比较呆板,受软件版本影响很大,如Word 2003Word 2007的文档格式不同,就无法自动阅卷,网络和Internet部分的操作考试更难以实行。 

2.4 计算机给大学生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授课、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料库等加速了人们的学习进程;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将世界各地的信息随时传递,完全打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思维习惯。E-mail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几千年来的书信传递方式;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论坛、电脑游戏已经成为时尚,然而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并非全是积极的,不少学生沉迷于这个虚拟的社会,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互联网上大量黄色信息就像毒品一样腐蚀着学生的心灵。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3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的探索 

面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我们分析了当前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针对我院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建立了将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并重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明确“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与信息素养为中心,开辟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路子。 

3.1 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教学目标,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是我院学生在大学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课程建设中,为了及时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又保持教学课时的稳定性,注重处理好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不断更新、精选教学内容,兼并、压缩或者取消重复和陈旧的内容,同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实修订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修定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表等文件,以此保持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通过这些手段来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学要求,使任课教师有章可循,保证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学内容不缩水,教学要求不降低。 

3.2按“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由于我院的大学生有不少来自相对比较贫穷的粤东、粤西地区,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又基本上是“零起点”,如果不加区分地跨越“零起点”进行教学,势必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好”,从而影响整体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通过计算机知识考查、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学对象的计算机基础情况,然后以学生网络自愿填报为基础把学生分为“免修”、“免听”、“必修”三种层次。对于前两种学生,允许他们不来上课,但“免听”的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同时根据这两类学生所学专业,开办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培训班,如美术专业的学生补充介绍关于图片处理、界面设计、绘图软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的认证考试,如等级考试、微软认证和教育部的ITAT认证等,以此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这一举措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对于“必修”班的学生,则完整地给他们讲授计算机基础的所有教学内容,其后也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级的“免修”班所开的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把不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同等对待的弊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较好地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3 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与网络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的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研究型学习、支持案例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实现网络化教学方面,也已经有很多高校在尝试,并有较好的效果。但尚有以下不足:(1)部分网络教学平台仅有“平台”,而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2)现在很多网络化教学平台由于没有教师的参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称之为网络化学习平台,这样就导致学生在该平台上的学习很盲目,导致多媒体教室教学与网络化教学脱节。  

网络化教学是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网络化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应将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纳入校园网建设的一部分。一方面应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诸如课件、参考资料、查询手册和联机帮助信息等多种教学资源,也为老师提供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另一方面重视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与教师同步或导步交流的平台。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路,而网络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的开展,突出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浏览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对不易理解的章节可以反复学习,不仅弥补了分层次教学带来的不足,而且也解决了同班学习接收知识速度快慢不一的学生的困难;可以进行网上测试,自评学习效果;还可通过E-mailBBS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同步或异步地交流,以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4 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在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模式下,必须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将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注重“精讲多练”, 所谓“精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做精辟讲解,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而不是要求在教学中面面俱到。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引导学生通过“练”,逐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将网络化学习的不足摒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反复学习,反复训练,并通过E-mailBBS回答学生提问。积极组织开展网络社区讨论,使得教、学双方互相激励、互相促进,达到更好的效果。 

3.5 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引导

实践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练习,才能熟悉各种操作环境,解决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获得大量课堂上无法得到的操作知识和经验,并通过实践去理解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在头脑中建立起符合计算机特点的思维模式。要提高实践操作的质量,除保证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不低于11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3.5.1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把事先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即任务)摆在学生面前,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把软件的操作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明白各种操作的作用。比如在讲解Excel时,首先通过投影仪让学生看一张学生综合测评表,这张表中有某班全体学生一学年所学课程的成绩、总分、平均分,并按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告诉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输入这张表,以及求出每个人的总分、平均分并排序。然后从启动Excel开始讲起,介绍Excel中的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如何输入数据、复制数据,如何使用公式,相对地址的使用以及排序完成后如何输入等差序列给每个学生添加一个名次。这样讲起来既生动,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很清楚每个操作的作用。学生练习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并在练习的任务中适当加入一些没讲到的操作,让学生通过软件的帮助功能自己探索,这种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每部分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布置灵活多变的有针对性的上机作业。如Windows操作系统一章,教师应结合机房的资源给学生布置一些较系统的、有序的、逐步深入的上机作业,WordExcelPowerPoint等可以布置综合性的作业,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2 采用启发式实践教学法

上机实践环节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对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最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规则,详细设计实践步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在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当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后,就应该及时通过网络推荐给其他同学学习,或在授课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给学生,也可让学生在BBS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讲解、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论并提出改进方法,促使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的转换。

3.5.3 注重第二课堂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每年举办一系列全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如键盘录入大赛、课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网络之星擂台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6 借助校园网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能够在信息的海洋中进行有效的检索,发现有用的信息,并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其获取的信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方面的内容包括Internet应用、网络与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前景、用法和文献资料的使用,网上聊天、论坛等交流工具;同时也要求自觉遵守与信息相关的道德、法律和规范等方面的品德,这方面的内容包括网络道德、法律和习惯、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

实践中,我们把涉及面广的信息相关内容合理分散,有些内容揉合到理论知识中去讲解,有些揉合到实践操作中去讲,做到有的放矢。借助校园网这个平台,从资源共享入手,在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教学课件、视频教学资源、参考资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基于B/S的网络考试平台,供学生平时练习与学习测评;教会学生通过校园网主动收集信息并学会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同时也提供聊天室、论坛等工具,开展辅导答疑、协同学习等进行同步与异步的交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一些贴近实际并有前瞻性内容。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素养。 

3.7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很多,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单纯使用传统的笔试进行考核已不再适用。我系于2009年申报了华商学院教研课题——通用网络考试平台,该系统现已结题并在校园网投入使用。该系统基于Web平台,集考试、测验、单元练习于一体,具有智能完善的评判系统、全面而有效的考试评价体系、功能强大的信息反馈机制,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校园网内的任一台微机就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单元练习与自我测试,然后,根据自动评判系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压缩课时与增加教学内容的矛盾,有效地减少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结论 

网络化教学与多媒体教室教学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实践操作并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我院计算机基础重点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由于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与启发式实践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充分运用校园网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考试平台与高效、快捷的交流手段,不仅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EB/OL].http://www.edu.cn/20011219/3014655_2.shtml#4420042.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3] 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02132429.

[4]谭浩强.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年会学术论文集,2002110.

[5]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200010.

 

 

上一条:我系精品课程栏目开通
下一条:《计算机应用基础》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申请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