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WWW.8883not|官网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工作 >> 正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20-08-05 

 

   一、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由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和广州太阳城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于 2006 4 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任务生。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广东中小企业培养及社会服务机构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我校贯彻落实党十八大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促进毕业生就业。截至 2013 9 1 日,我校 2013 届毕业生(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为98.24%,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8.01%,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8.7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建立健全各项就业工作机制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董事会和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实施“一把手”工程,突出就业工作重要地位。我院院长与省教育厅厅长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院长与各系主任也签订《就业工作责任状》,明确就业目标,确定就业比例,分段督促检查,强化责任到人。

   (二)明确“四个到位”的工作目标  

   1.就业机构落实到位

   我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 9 月成立学校就业工作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有各系主任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各系也分别都成立了系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我院形成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协调指导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2.人员配备落实到位

   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目前配备 3 名专职人员,其中主任 1 名,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专职人员都参加过省级 1 次以上的培训,做到全部持证上岗。

   3.办公条件落实到位

   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配备独立的办公室、毕业生求职招聘信息室等。工作用房分为办公区、信息查询区、咨询服务区、招聘洽谈区,占地面积约 150 平方米。办公设施齐全,较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需要。

   4.经费到位

   我校基本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增加经费投入用于与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就业指导、人员培训、市场调查、供需见面会、就业信息化、创业教育、就业研究等。

   2013 年,我校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支出约为 30 万,经费有保障。

   (三)就业指导制度规范

   几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就业工作考评及奖励方法(试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实施细则(试行)》,以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每当毕业季,我校下发《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就业工作日程安排》等相关指导性文件和规定,及时有效地指导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一)加强经济不发达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我们通过分析毕业生生源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我校 2013 届多半的毕业生生源地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工作重点之一为这部份毕业生开拓就业市场,同时指引他们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

   (二)实施“三个重点三个注意”的策略

   三个重点分别是:重点关注女生群体就业;重点关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毕业生就业;重点帮扶双困(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引导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毕业生回家乡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型企业就业。

   (三)重点开拓珠三角地区就业市场

   根据我院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联系用人单位,采取多次登门、各个突破的开发策略,开发珠三角地区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四)举办宣讲招聘会和 2013 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从 2012 10 月开始,我校积极邀请企业进校园,确保每周至少开展两场以上的宣讲会和招聘会。民生银行、京东商城、屈臣氏等企业先后到我校开展宣讲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我校举办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2013 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邀请180 多家企业到校招聘,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约 1500 多个。供需见面会的举办,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

   (五)阳光助推专场招聘会

   为促进我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我校选定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央国企——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 11家综合实力强,能提供优质就业岗位的企业于 2013 6 14 日到校举行“阳光助推”专场招聘会,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近 200 个就业机会。此次招聘会是我校促进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我校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管理试行院、系二级管理,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项目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各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和落实本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

   我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项。2013 年我校经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共计 50个,参与项目学生数共计 227 人;如《工业造型形态设计及应用》、《关于大学生题材微电影创作研究》、《MERCI 原创手绘品牌设计》等。通过实施创新训练计划,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实践的热情,为毕业生创业奠定基础。

   艺术系唐启鑫同学积极开展创新研究,他的减震实心轮胎、多用途活动鞋、充气伞、双用皮带、爆胎防护轮胎等 5 项发明荣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李伟、何泽南的家用洗米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吴湛松获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二等奖。

   (七)组织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为帮助学生做好步入职场的准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校从2 月份开学起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成功举办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内初赛、复赛、决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五校联赛;“赢在广州”创业大赛;就业政策海报设计大赛等。同时也按照省中心的相关文件要求开展各类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系列讲座等活动。通过活动和讲座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求职就业的观念,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八)开展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

   我校通过问卷调查和单位走访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工作,了解毕业生对我院就业工作的评价和满意度,同时掌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及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和就业工作的建议,为进一步改善我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

   2013届毕业生对我校就业指导服务综合满意度为92%  

   2013届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为91.5%

   用人单位对我校2013届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

 

 

 

   一、就业规模及结构

   (一)我校 2013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二)2013 届毕业生结构分析

   我校 2013 年毕业生总人数为 3914 人,参加就业人数为 3858,其中本科生2609 人,专科生 1249 人。男生 1496 人,女生人 2418 人,男女比例约为 1:1.62。毕业生培养方式均为非定向,比例 100%。从毕业生生源地构成来看,来自珠三角地区生源 1321 人,比例为 33.75%;粤北生源 285 人,比例为 7.28%;粤东地区生源 766 人,比例为 22.40%;粤西 652 人,比例为 16.66%;外省 92 人,2.35%.

 

   二、就业率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毕函【201329 号文通知,截至 2013 9 1 日,2013 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为 95.86%(其中研究生为 93.72%,本科生为 94.93%,专科生为 96.96%),我校 2013 届毕业生(本专科)初次就业率为 98.24%,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8.01%,专科为98.72%,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三、就业流向

   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广东中小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就业流向来看,这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一)就业地域

   截至 2013 8 29 日止,我校 2013 届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总数为2557 人,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有 2151 人,占已就业本科生人数的84.12%;在省内珠三角地区以外的有 331 人,占全校已就业本科生人数 12.94% ;在外省就业的有 75 人,占全校已就业本科生人2.93% .详情请参看下表。

   (二)单位类型分布

 

   我校 2013 届本科毕业生到私营类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已就业本科生人数的 89.95%,比重在各类型就业单位中最高,私营类企业是我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达 2.78%,而到外资企业就业的人数较少。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达 2.39%。到政府机构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2012 年为 53 人,2013 年达 75 人,占2.93%

   我校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提高学历,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我校考上研究生人数,2012 年共 2 人,2013 年共 9 人,数量上升。2013 年研究生入学学校分别为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

   我校毕业生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人数也比往年增多,出国人数2012 年为 7 人,2013 年为 13 人,这些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在增多。

   (三)就业所属行业分析

   从就业行业来看,我校2013 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分布较为分散,比例最重的为制造业,占 18.4%;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占 11.79%;再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 11.71%.从事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比例不高,分别为 9.16% 2.2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就业所属行业的分布情况与我校的专业设置不完全吻合。据调查,我校 2013 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并不高,多数从事与专业相关但不完全对口的工作。

 

 

   一、就业层次

   我校 2013 届毕业生就业主要流向为中小型企业,进入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考上公务员、出国留学的比例较少。

   从就业所属行业来看,我校毕业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所占比例合计41.9%,金融业所占比例9.1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所占比例 2.34%,教育业所占比例 7.29%

 

   二、就业满意度

   就业满意度是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我校对 2013 届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感到很满意的比例为12.5%,较满意的为64.5%,基本满意的为14.5%,就业满意度合计91.5%

 

   三、专业对口率

   我校从已就业的 2557 名本科毕业生中选取 550 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其就业情况,其中,认为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完全对口的比例26%,联系比较紧密,但不完全对口的比例为34%,偶尔用得上专业知识,但不对口的比例为34%,完全不对口的比例为8%.

 

   四、薪酬

   根据调查,我校毕业生收入处于 2500-3500 元的比例为 46%,处于 35005000 元的比例为 39%,我校大部分毕业生的工资处于 2500-5000 的水平。据《2013 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显示,广东省 2013 年毕业生平均工资约为 2652 /月,我校 2013 届绝大部分毕业生达到这一水平。

 

 

 

   为建立毕业生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我校从 2010 年起每年开展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谈话走访为辅的方式,对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已经形成 2010201120122013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2012 年起开始增加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形成 20122013 年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分析报告。这些报告为我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为学校在招生计划安排、专业设置、学科调整、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数据。

 

 

   一、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为了解我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我校对 2013 届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进行满意度及相关分析。此次调查主要采用我校自编的调查问卷,对 2013 届的本科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就业的 2557 个毕业生中选取550人,把其所属的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分布涵盖我校 13 9 个系 19 个专业的毕业生,能较全面地反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

   此次调查发出用人单位作答问卷 550 份,回收问卷 515 份,取其 500 份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用人单位认可我校本科毕业生,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满意度达 94%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从以上图表可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非常满意为38%,满意为56%,满意度合计94%,这说明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评价均比较高

   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工作责任、组织纪律等均得到认可。请参看表4  

   (三)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综合工作能力方面的评价总体比较高

   总的来说,我校毕业生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满意度不高,这提示我校需要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教育。请参看表5

 

   二、毕业生对教学的评价

   为了解我校毕业生对我校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我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 2013 届的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就业的 2557 个毕业生中选取 550 人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分布涵盖我校 13 9 个系 19 个专业的毕业生,能较全面地反映毕业生对我校教学的评价。

   此次调查发出用人单位作答问卷 550 份,回收问卷 515 份,取其 500 份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我校教学中的师资、教学、制度建设、教学服务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我校的教学效果也较为认可。

   (一)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毕业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问题:您认为学校的教学能否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三、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2013 届应届毕业生共计 3914 人,我校以这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随机的方式共发出调查问卷 550 份,回收 510 份,回收率约为 92%。其中有效问卷 500 份,进行数据统计。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分为 5 部分内容: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相关活动开展、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就业信息提供。

   主要统计结果如下:

   1、学生对我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的满意度评价

   2、学生对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满意度评价

   3、就业指导相关活动开展

    4、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5、就业信息提供

 

 

 

   一、2013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总结  

   总体来说,我校 2013 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1、初次就业率高。我校 2013 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 98.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前列。

   2、薪酬达到最低标准。毕业生的实际薪酬大部分处于 25005000 元的幅度,达到《2013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白皮书》公布的广东毕业生就业薪酬 2652 /月的水平。

   3 、就业层次符合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毕业生在中小型企业就业,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就业比例不高,另外,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的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

   4、专业同就业职位对口率不高。我校毕业生大多数从事与专业相关,但联系不紧密的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一)调整部分专业设置,适合市场需求

   目前,我校经济学、管理学为主,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我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并不完全相符,部分学生的就业甚至与专业不相关。我校必须加强对每一个专业的就业市场评估,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设更加合理的专业布局。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要逐步改革或者淘汰。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

   目前,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到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不高。我校应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鼓励毕业生参加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加强同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及中公教育等机构的合作,为我院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基础上,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

   (三)毕业生创业起步困难,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毕业生创业经验不足,且在资金、技术、管理等层面存在很多欠缺,且目前社会对于毕业生创业的保障机制和联动措施尚未完善,这些客观因素制约毕业生顺利创业。当前全国全省范围内,相关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在不断地探索毕业生创业创新方面的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扶持。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将密切地关注国家对创业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和帮扶,指引毕业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四)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打消企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

   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不能平等对待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简历筛选环节和面试环节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偏见。部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招聘时存在学校歧视现象,拒绝接收民办高校毕业生,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的局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应积极联系各方的力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促使一些企业改变在招聘过程中的学校歧视,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五)珠三角地区就业竞争激烈,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转变

   生源地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毕业生在我校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地区的毕业生部分选择留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尤其集中于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目前,珠三角地区由于省外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我校应贯彻“三个重点三个注意”的就业指导方针,关注粤西粤北生源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导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

 

 

 

 

 

 

 

上一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条:就业政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