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葡萄新京-WWW.8883not|官网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就业工作 >> 正文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0-08-05 

 

   一、就业情况

   (一)就业率

   我校2014年就业情况良好,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毕函【201434号文,2014年全省共有47.2万高校毕业生,截止91日,我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 61%(其中研究生为90.54%,本科生为93.52%,专科生为96.06%)。我校2014届毕业生(本专科合计)初次就业率为98.53%,其中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50%,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我校初次就业率统计请参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各专业的初次就业率都比较高,绝大部分都达到97%以上,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也较为均衡。总体上看,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的教学质量经得就业竞争的考验,毕业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把握机会,顺利实现就业。

 

   (二)就业流向

   1.就业单位类型

   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广东中小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培养理论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就业流向来看,我校2014届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私营类企业就业,这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我校的就业单位类型统计情况请参看表2和图1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我校2014届毕业生到私营类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已就业人数的90.35%,在各类型就业中占最高比重,由此可见私营类企业是我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流向。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有一定的比例,达2.13%,而到外资企业就业的人数较少。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达3.54%。到政府机构工作(通过公务员考录和合同工等形式)的毕业生人数达82人,占2.18%

   2.就业地区流向

   截至201491日止,我校2014届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总数为3750人,其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有3057人,占已就业本科生人数的81.52%;在省内珠三角地区以外的有652人,占全校已就业本科生人数17.38% ;在外省就业的有 41人,占全校已就业本科生人数 1.09% .详情请参看下表。

   3.职业类型分布

   从职业类型分布来看,我校2014届毕业生的职业类型,比例最高的为财会相关职业,占33.28%;其次是服务业,占25.89%,再次是行政事务类,20.08%,科教文卫类职业占11.14%,其他各类职业合计9.6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职业类型分布情况与我校专业设置较为吻合。我校以会计、财务管理类专业为特色,毕业生从事这类型职业的比例最高。

   (三)2014年攻读研究生情况

   我校鼓励毕业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提高学历层次,谋求更长远发展。2014年我校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共8人,名单如下:

   文学系汉语言专业林敏,考上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系新闻学专业张槟萍,考上暨南大学,专业为新闻传播;文学系新闻学专业李奉慈,考上华南理工大学,专业为新闻专业;文学系新闻学专业朱琪琪,考上广东财经大学,民商法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潘雅婷,考上广西师范大学,专业为伦理学;外语系英语专业郭嘉欣,考上香港浸会大学,专业为英语语言教育;外语系英语专业梁琛,考上广州大学,专业为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工程系系计算机科学专业张天成,考上华中科技大学,专业为法学。

   我校毕业生也重视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出国人数2014年为8人,这些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追求更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在增多。

 

   二、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为了解我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我校对2014届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并进行满意度及相关分析。调查采用我校自编的毕业生就业问卷,对2014届的本科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科学统计。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已就业的3750个毕业生中选取750人,把其所属的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样本的分布涵盖我校20148个系21个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能较全面地反映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

   此次调查发出用人单位作答问卷750份,回收问卷710份,取其中700份问卷进行统计和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满意度达95%

   (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表现非常满意为37%,满意为58%,满意率合计95%,这说明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反映出我校教学质量良好。

   (二)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各方面评价均比较高: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奉献精神、工作责任、组织纪律等满意度均在95%以上。请参看表6

   (三)在综合工作能力方面,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满意度都比较高,对外语应用能力满意度较低。总的来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能力综合评价的满意率合计92%.请参看表7

 

   三、毕业生成就

   我校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学生,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输送年轻的力量,在推动国家繁荣与昌盛的进程中发挥育才的历史使命。我校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以珠三角地区为主,在基层努力地贡献力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默默耕耘,发光发热。

   我校2014届毕业生部分优秀的毕业生进入地市(州、盟、省辖市)厅局属的国家机关、县属国家机关、党群系统、政法系统等工作,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在各级机关发挥才能,用自身的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潘雅婷、林敏、张槟萍、李奉慈、朱琪琪、郭嘉欣、梁琛、张天成等8位毕业生通过努力,考上国内外著名高校,成为硕士研究生,提升自身的知识深度。

   龙秋琳、杨嘉松等同学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号召,进行积极的创业尝试,取得一定成果,具体情况参看表8

   总的来说,我校的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取得优秀的成绩。我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成功创办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这些都说明,我校的毕业生能够凭借所学知识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财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我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于2013年成立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校也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筹备相关的工作。我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校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如从每学年的9月份起开展系列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每年的4月,举行“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的机会和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14年举行各类型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类的讲座和宣讲会约30多场,创业类活动和比赛约5场,均受到同学的好评。

   我校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管理试行院、系二级管理,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项目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各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和落实本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

   我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项。2014年我校经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共计40个,投入匹配的经费约20万,参与项目学生数累计数百人次,对毕业生创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近些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扶持,引导大学生创业。我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工作开展,相对显得滞后。具体表现在:创业课程还没有真正意义地开设;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严重不足;对毕业生创业的扶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机制;创业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配备,较为紧缺。建议学校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的制度,拨出专门的经费,调配专门的工作人员,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仍需不断地加强和完善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配备基本能够维持中心的正常工作,但是距离教育厅、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对于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的配备要求仍有差距。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配备,仅仅能够维持日常工作的需要,却不足支撑就业工作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我校仍需不断地加强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为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提供保障。

   (三)就业率高,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我校的初次就业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0%,这表明,我校的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不难。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集中于私营企业的服务岗、行政事务岗。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加强,一方面也由于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不能平等对待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简历筛选环节和面试环节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偏见。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层次,首先要提升毕业生自身的竞争力,狠抓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我校作为民办高校,要不断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才有利于我校人才的输出。同时,就业指导中心要多方面提供合作机会,让毕业生多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提升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转变

   由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就业,尤其在广州就业的比例高达38.72%。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观念存在偏差,盲足追求经济发达地区,不愿回到生源地就业。目前,珠三角地区由于省外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非珠三角生源毕业生留下就业的压力非常大。我校应贯彻“三个重点三个注意”的就业指导方针,引导毕业生合理选择就业地区,回生源地就业。

 

 

 

 

 

 

 

 

上一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下一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关闭